
按茶的製法和特點,大致可分綠茶、白茶、青茶(烏龍茶)、黃茶、紅茶、黑茶6大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。
1. 綠茶:性涼,味苦、甘。如龍井、煎茶、玉露。
【製法】屬不發酵茶,採摘後直接殺菁(炒茶或蒸茶)。
【功效】具生津止渴,清熱解毒,祛濕利尿,消食止瀉,清心提神。常可用於內熱口渴、消化不良、小便不利、神疲乏力等症。
綠茶中營養成分保存得較多,如茶多酚、胺基酸、咖啡鹼、多種維他命、微量元素等,不少研究指綠茶具抗氧化、降血糖等保健作用。
2. 白茶:性涼。如白毫銀針、壽眉。
【製法】白茶大多為自然萎凋及風乾而成,是輕發酵茶,不經任何的炒菁或揉捻。
【功效】有清熱解毒作用。
3. 青茶:又名烏龍茶。性質偏於中性。如鐵觀音、水仙。
【製法】青茶結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,屬半發酵茶類,基本工藝過程是曬青、搖青、殺青、揉捻、乾燥等工序。烏龍茶的品質特點是既有綠茶的清香,又有紅茶的醇厚濃鮮。烏龍茶由於產地、加工工藝的不同,主要分為閩北烏龍、閩南烏龍、廣東烏龍和台灣烏龍。
【功效】降低膽固醇、降血壓、消除口臭、降血糖等。
4. 黃茶:性涼微寒。如君山銀針、鹿苑毛尖。
【製法】屬輕發酵的茶類,具有「黃葉黃湯」的特點。製作工藝與綠茶有相似之處,不同點是在製茶過程中加以「燜黃」,將殺菁和揉捻後的茶葉用紙包好,或堆積後以濕布蓋之,茶葉便會變黃。
【功效】清熱消滯,生津解渴作用,適合體質壯實、熱底人士。
5. 紅茶:性溫。如祁門紅茶、雲南滇紅。
【製法】為全發酵茶,經萎凋、揉捻、發酵、乾燥等工藝精製而成。因茶葉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,故得名。
【功效】有和胃作用。
6. 黑茶:性溫。如普洱茶。
【製法】黑茶是經過存放、陳化加工而成的後發酵茶。
【功效】有順氣化痰,消積解膩作用。
張貼留言